文章来源: 初二4班 编辑: 李逸伦家长
走进内心,走向成功
教育家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内心强大”。从孩子们一年多的十一校园生活来看,他们经历的正是一种滋养心灵的教育;通过发现和释放孩子的内心能量,从而找到适合孩子良性学习状态成长的教育空间。
在《十一学校学生学分指南》里,大家可以看到有八、九项学分认定实施办法。其中有学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体育、艺术技能测试、名家大师讲坛、影片欣赏等。
学校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必须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而影片欣赏、名家大师、技能测试、社团活动等是要求学生在中学三年期间累计达到规定的标准,每一个项目从合格到优秀都有一套详细的考核标准。
作为家长,大家有时就在想:学校为什么在学习常识技能的同时,花这么大的力气开展这些校园活动呢?
在一套“多元智能理论”中讲道: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比如语言智能(邱吉尔、托尔斯泰、鲁迅)、数理逻辑(牛顿、爱因斯坦、陈景润)、音乐(贝多芬、巴赫、郭兰英)、视觉空间(罗丹、哥伦布、韩美林)、运动(迈克尔·乔丹、成龙、姚明)、人际交流(马丁·路德·金、沃尔特·迪斯尼)、自省(柏拉图、卡尔·马克思)和自然观察(达尔文、吉多尔、袁隆平)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大家不能说上述的人物谁最聪明,只能说他们都具有高度发达智力的人,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最佳的境地。
其实孩子内在的潜能优势想充分显露出来,还需要多元化的环境刺激。在十一学校大环境的作用下,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释放自己最佳的才能。学生的潜在智能优势就会被唤起,变成优势智能。
在十一学校的秋季世界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每一个班把相应的国家、民族学问与生活习俗、服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见识、开阔了眼界,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学校首届“德国学问日”活动中,初二一区的几乎每一名同学都在这次活动中承担了一定的任务。自己创作主题曲、自己编排舞蹈、组织德国优秀影片赏析研讨等,更多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在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中体会合作、思考、坚持和奉献。
12月15日,在学校大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社团嘉年华活动,天气虽然非常冰冷,但你看到照片上的是——学生们的热情、青春的活力,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是无比的温暖。
学校开设了“学生职业规划必修课”,每个学期大约有十多种职业考察供学生选择,纳入“社会实践”学分。这一课程,是在帮助孩子们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职业,掌握相关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从而逐步调整个人的职业规划。
十一学校每周三下午举办的《名家大师讲坛》,请来的都是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有著名学者、政治家、科学家,还有魔术师、“史上最牛农民工”,在他们身上学生可以汲取人生更丰富的智慧营养。
“史上最牛农民工”的谭双剑给同学们讲到农民工离家打拼的艰难与坎坷,更激励同学们的是——既然有梦想,就应该坚持下去,永不放弃。香港著名魔术师郝赫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学校强调让学校、学生与家长的脉搏一起跳动,“方圆家长学校”正是这一理念的扩展。大约一个月两次的家长讲座,学校请来的教育名家给大家家长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让大家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进一步提升家庭的亲子关系。
……
一个人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又兼有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岂不离成功更进一步吗?
十一学校正是走进孩子内心的教育,是使孩子获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学校强调学生的人格培养、多方面成材和未来的发展。
老师了解孩子、相信孩子、敬重孩子、赏识孩子。老师帮助孩子们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所在,学习用积极的方式克服自身的弱点以平衡自己,最终能够成就自己。
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使孩子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十一学校这个自由的环境里释放自己的能量,从而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孩子们的生活是愉悦、幸福而有活力的,相信孩子们在十一的校园里会不断完善, 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