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最新资讯 发布日期:2015/6/12 22:51:09 阅读(
)
2015年5月20日,名师讲堂迎来了一位年轻富有活力的老师——朱浩楠老师。不拘泥于传统教学理念,朱老师喊出他的教育宗旨:让创新精神融入十一学校的灵魂,让创新在十一学校不是沦为一个口号,而是一种习惯。因此从数学建模入手,朱老师为大家展现了置身数学的魅力,以及改变世界的无限可能。
未来是什么?朱老师刷新了大家对未来的既定想法。他播放了《Did You Know》的英文短片,与大家一同回顾历史:“在我本科的时候我的老师给我看过(这个视频),那个时候乔布斯还没有发布iphone,更没有ipad,alibaba和马云还在艰难挣扎在生存线上,58同城还是个笑话,联想还没有在全球贸易链上打败惠普,锤子手机的制造者老罗还在新东方做着培训讲师,雷军的女儿还没来得及上人大附。几年时间过去了,里面的很多数据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很多领域已经发展到了无法用数据去记载的程度。所以现实世界带给大家的震惊应该更加强烈。”
不难想象,技术发展水平在以指数爆发的现在正无时不刻地更新社会格局,未来只会愈加不可想象。“最多再过20年,全世界的物质生产由2%的人口即可完成……大量的新兴行业将会涌现,其中很多是现在想都想不到甚至不敢想的职业。” 朱老师最终抽取其核心:“大家需要学会使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技术,必须胜任还没有诞生出来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创新。”而这一切的曾经不可匹及的理想,便被数学建模的一步步脚印化为现实。
回顾数学建模协会一年多的创办历史,朱浩楠老师引入了三个问题:
1.中学生有没有必要参加数学建模活动?
2.中学生有没有能力参加数学建模活动?
3.中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需要学习哪些必要的常识?
通过对以往的建模成果以及建模实验室历史的解读,朱老师一一对问题进行了肯定与详细的回答。作为高中生的学科活动,数学建模虽然不可能让大家关注宏大的问题,但对于生活中和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抽象、建模、解答并预测,却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建模,高中生的运用交叉学科常识的能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意志力甚至国际视野都将有所提升。数学建模协会到目前为止迎接了三批学员,从国内赛到国际赛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中学生参与建模的能力不可小觑。最后朱老师呈上了数学建模的常识列表,相信在建模实验室的不断完善下数学建模的推广将不再遥远。
数学建模的成果见证了学员们的惊人蜕变,让他们的独立思考变得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相信朱浩楠老师的一番耕耘必将实现播撒创新精神的美好蓝图,让改变世界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心中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