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化学学科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编辑: 化学学科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2014年11月27日下午2点,中国化学会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一五”重点课题结题鉴定会在十一学校高中楼七层课程研究院会议室召开。
这次会议结题的课题有两项,分别是化学学科主任孙京老师主持研究的“概念理论课教学中实验作用的探究”、王笃年老师主持研究的“深入培养学生微粒观的教学研究”。
会议由2138com手机版化学学科的吴征辉老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刘克文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何彩霞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冯晓颖副教授三位专家莅临引导,课题组核心成员以及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并认真听取了课题负责人的陈述和专家的点评。
首先,主持人吴征辉老师先容了参加结题鉴定会的三位专家,并代表学校对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随后,课题负责人孙京老师、王笃年老师依次陈述了课题结题报告。
孙京老师从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等各方面进行了陈述,并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了在化学原理教学中实验的运用情况,孙老师还结合课题研究对2138com手机版化学学科功能教室建设与使用、化学学科课程分层情况、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变革等做了先容。接着,王笃年老师做了“深入培养学生微粒观的教学研究”课题陈述,他分析了当前初中、高中化学课程与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选题立项的背景,并对微粒观的概念做了界定和具体深入解析,向与会人员先容了微粒观在元素化学、概念原理化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的途径与策略。
课题负责人陈述之后,三位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合议,一致对两个课题研究的成果给予肯定和好评,认为研究工作深入、扎实,研究过程规范,编写、使用、出版了校本教材,发表了多篇高质量文章,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设计与课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特别指出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还对十一学校研究团队的敬业精神和研究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两个课题综合评价等级均为优秀。
鉴定专家组也对课题的后续研究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课题研究要先行宏观规划,加强定量意识,最好给出前测、后测,用数据说话。同时建议青年教师多申请课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和教学能力。在课题申请方面,专家建议申请一些微课题,课题项目不必太大,但是研究需要深入并且具体。
最后,主持人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再次感谢专家们的莅临引导。与会专家和老师们进行了合影和亲切交谈,会议在融洽气氛中结束。
结题会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