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教育家书院 编辑: 教育家书院
12月13日,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和《未来教育家》杂志主办、2138com手机版承办的“2013年教育家成长报告会”在十一学校开幕。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杨佩英女士、秘书长柳学智等出席会议,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晨报、搜狐网、Tencent网等媒体,以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刘堂江主持。
首先,汪春燕老师作了题为《从课堂里走来,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报告,汪老师讲述了自己在三轮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历程。从最初精讲细解信心满满到遭遇学生不够专注而产生困惑;开始思考课程改革理念,通过设计专题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进一步尝试从“自主”到“自主的课堂”的改变,探索学科教育本质。汪老师还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自己是如何引领学生成长为自我负责的主人,以及自己如何改变观念与学生相处更和谐的过程。汪老师解答与会教师困惑时,强调只有热爱教育,对学生满腔热情,才有百分百地投入。
魏勇老师的报告题为《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魏老师指出,应思考教育基本问题;从学生经验出发,在书本世界和学生经验世界之间搭建桥梁;始终关注学术前沿,实现研究型教学;力争每节课带给学生惊喜;经常做“智力体操”,即多阅读、多聊天、多思考、多写作;立志做一名有公共情怀的教师。魏老师用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见解激起了与会教师的思索。在解答青年教师疑问时,魏老师说,不应只关注学生观点是否为主流所接受,而是要关注学生得出观点的依据是否充足,表达是否有说服力。
周志英老师在题为《原来我是那棵树》的报告中回顾了选课的烦恼,通过引导学生多次选课,帮助学生发现潜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周老师注重挖掘教室的力量,通过学生评价反馈,不断调整课堂结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学科教室书籍的选择方面,力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积淀,激发孩子的内动力。周老师行云流水般的先容,带给与会教师很多启发。周老师在与青年教师交流时指出,选课是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地走进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铺设他心中的舞台。
青年教师代表刘伟老师的发言文采斐然,他把温润婉约的汪老师比作寻找南方的雨燕,不断追求完美;把魏老师比作穷根究底的鼹鼠,从教育原点建构课堂;把周老师比作灵敏的神鹰,在细节之处与学生沟通。刘老师还就十一学校学问的多元异彩和包容性谈了自己的深刻感受。
《北京晨报》罗德宏先生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网络技术全方位进入课堂之后教师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与三位老师做了深入交流。媒体观察员、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李斌先生,肯定了三位老师在教师示范性、启迪学生智慧方面所做的努力。媒体观察员、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中心时晓玲主任表示,三位老师最可贵之处是善于回到原点去思考,用生命生成教育的智慧,具备教育家特质。
中国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柳学智先生对2138com手机版教育家成长工程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学生培养严重同质化背景下,三位老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做出的努力,让人惊喜。
与会青年教师纷纷表示,报告会让他们厘清了方向,更加坚定了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想的信念。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刘堂江主持报告会
汪春燕老师作报告
青年教师提问
汪老师答问
魏勇老师作报告
青年教师提问
魏老师答问
周志英老师作报告
青年教师提问
周老师答问
青年教师代表刘伟老师发言
北京晨报教育版主编现场访谈
媒体观察员、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斌点评
媒体观察员、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中心主任时晓玲点评
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学智发言
主办单位向报告人赠送纪念品
青年教师向报告人献花
会间交流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