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教导处 编辑: 教导处
2月21日上午,主题为“发现那棵树”的2013年教育年会在图书馆二层报告厅如期召开,此次年会重在研讨个别化教育,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和服务于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上午的主论坛发言老师从“优秀学生培养”、“戏剧课程”、“如何做导师”、“服务式管理”、“学生活动”、“过程性评价”、“优秀教师素养”等七个角度探讨个别化教育,无论从宽度、高度和深度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维度精彩。
王笃年老师的发言体现出一个教育践行者的深层次思考,在他的眼中:个性化的教育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基本敬重,还有协商与欣赏。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最有力途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心灵对心灵的影响。最后,他也提出:教育者不是有求必应的神灵,教育者也有无奈的时候。机会不成熟时,“教育”就是表达出你的信任和希望后的耐心等待。言如其人,他的发言体现出一个成熟教师返璞归真的教育情怀。
刘占江老师发言的主题是“在学生眼神中寻求变革”,在他的眼中:“这些眼神有时兴奋、有时愉悦、有时沉思,有时沮丧。正是在学生这些交错复杂的眼神中,促使我不断的改变教学思路,调整课堂形式,让音乐剧《嘎达梅林》日渐成长。”通过对学生眼神的解读,让全体教师感受到戏剧课程在审美教育、个性成长、异性交往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魏勇老师回顾了“做导师的那些日子”,通过他讲述的一些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优秀导师对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精神、境界、灵魂的引领,以及在这种精神的交往中师生双方的甘之若饴。这种“甘之若饴”也让老师们思考教育人生中一个常被忽略的一点: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段生命历程和一种生活方式,是教师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贺思轩老师开篇的“4个挑战”振聋发聩:挑战1:学生在觉醒,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家长的帮助,管理变成了服务。失去“权威”的老师应该如何服务学生?挑战2: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大家再也不能拿一个标准规范所有学生了,管理需要个别化,喜欢整齐划一的大家,如何才能实现管理的个别化呢? 挑战3:学生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家如何发现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合适行为?挑战4:家长习惯从班主任处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取消了班主任,大家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他的“服务式管理”的教育理念给了这4个问题有力的回答。
贺千红老师的发言用大量的图表和数据,科学地阐述了过程性评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她引用魏小林老师的话:“大家该如何努力,才能让每一棵小草都开出绚烂的花?才可以让十一因为这些正在有滋有味成长的孩子成为一片梦幻般的天堂”很好地呼应了本次年会的主题。从她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一个内外兼修的优秀女教师的魅力,甚至可以想象出这种魅力在学生中产生的教育力量。
邬瑞祥老师的发言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活动,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的有力保障;提供多样化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收获成就感,施展才华,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动力;借鉴国外高中学生活动的数字化自主管理模式,自由中的有序,是完善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三个方面回答了“把活动打造成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的途径。他在几乎虚脱的情况下坚持发言的精神获得了全体教师的敬重。
来自分校的张宏伟老师从“相控阵雷达”入手的发言令全体教师耳目一新,他所讲述的几个与学生交往的故事,让老师们透过他的细腻看到了一颗深爱学生的心和一种对教育的固执追求。
最后,李希贵校长讲述了三个看似与教育无关实则深谙教育本质的故事,深入浅出、见微知著、言简意赅,彰显一个教育大家的风采。
下午的十个分论坛里,老师们围绕各自的主题进行个体发言和全体交流,在头脑风暴中既获得了思维的收获,又获得了同事的情谊。
刘丽云老师主持主论坛
王笃年老师作报告
刘占江老师作报告
魏勇老师作报告
贺思轩老师作报告
贺千红老师作报告
邬瑞祥老师作报告
张宏伟老师作报告
李希贵老师讲话
分论坛
分论坛
分论坛
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