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2138com手机版第一届教育家成长论坛在国际部五层第一会议室召开。论坛由教育家书院副院长赵继红老师主持,王笃年老师主讲,李希贵校长、田俊助理、《中国教师报》主编李建平老师、《中小学管理杂志》主编张葳老师及各学科负责老师和青年教师参加研讨。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思考·新行动”。
王笃年老师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幽默地表示,“名师工程”启动以来,自己背上了“包袱”,它不断地逼迫自己向前迈进。王老师接着先容了自己在工作中新的探索和思考。在学生读本编写方面,王笃年老师提出很多有启迪性的意见,认为读本选题应贴近学生生活,不同地域的学生生活方式不同,共鸣点是不一样的,如化肥问题适合农村学生,污水处理问题适合城市学生等。学生读本编写形式最好用对话的口吻编写,强调“思考讨论”的环节,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常识信息。在习题选择上要注意精选,争取“题不做两遍”。王老师还谈到在学校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他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使教服务于学,同时开展自主研修,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他还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石,教师要有勇气向学生承认不足,展示了宽广的胸怀。在学科教学方面,他怀揣着一个理想,认为科学教师就是科学界派往课堂的代表,在课堂上,化学教师的使命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微观思维。在科学试验班建设问题上,王老师直言,“精英教育是落实‘因材施教’的具体举措”,要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民主程序,优化科学实验班的管理,让优秀学生更“累”,落实“因材施教”,完善精英教育。王老师朴实的语言,蕴涵着一个教育者的理想和智慧,高端引领着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高二1班的四位学生先容了他们眼中的王笃年老师。学生们侃侃而谈,畅谈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收获。从王老师身上,他们获得了学习信念、自主能力、对实验的热爱和心智上的成熟。学生们语言风趣幽默,展示了十一人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对王老师的热爱和敬慕之情。在和学生的相处中,王老师用他博学的常识影响着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着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激励着学生。
陈鹤、兰玉茹、廖琳、李军等年青老师也纷纷发言,或就一线教育教学困惑问题进行了提问,或对王老师的锐意进取和无私奉献精神表示钦佩,或对王老师的辛勤教导表示感谢。
赵继红老师最后总结,号召把王笃年老师的教育探索精神传承下去,并表示十一学校将继续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推动每位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学校育人水平的提高。
王老师的风采
倾听
交流
李军老师感言
学生代表发言